查看原文
其他

痛失巨星!

青春湖北 2020-01-22

1

又一巨星陨落!国家再失栋梁!

9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李玶,因病医治无效,于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李玶,1924年3月20日生于湖北大悟。1943年考入原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地质系,1947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54年调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1959年以来,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工作。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从事地震构造研究的地质学家之一,在工程水文地质学、军事工程地质学、工程地震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学术造诣享誉海内外。他在长江三峡大坝、大亚湾核电站等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地震安全性论证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李玶院士在负责长江三峡水电工程的地震地质工作中,提出稳定断块周边活动断裂带与强震成因联系的认识,为长江三峡大坝选址和地震安全性论证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并为后来的断块构造学说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李玶院士在主持的大亚湾核电站选址工作中,对断层活动性鉴定方法、能动断层识别标志的系统性研究,推动了工程地震学和活动构造学的发展。在主持的二滩水电站、丹江口水电站、云南阳宗海火电厂等国家重大工程场址构造特征和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中,创造性提出“强震发生断层”的概念,为我国工程地震地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并对重大工程建设做出卓越贡献。



1

生于大悟贫困农家儿时在路灯下读书


李玶院士1924年3月出生于湖北大悟县汪洋店,父母是贫穷的农民。由于家境贫寒,李玶9岁才得以到武昌就读湖北省第六小学。小学未毕业又逃难到重庆考取了南开中学。


读到高中二年级时,来自大哥的经济援助没有了,他只得以同等学力考取大学,为此,他每天都晚睡早起赶学高三课程。他住在楼上,为不影响同学们的休息,他进出宿舍总是轻手轻脚,小心翼翼,常常在路灯下读书……


之后,李玶考取了三所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医学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地质系和四川大学森林系,均名列前茅。当时中央大学就在重庆,李玶不忍远离病重垂危的母亲,便选定了中央大学地质系。



李玶生长在山区,对山有特殊的感情。在山城重庆,他开始对山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而,地质构造就成了他的首选专业。


因成绩优秀,1947年李玶毕业后留校任教。1954年调哈军工任教,写出教材《军事工程地质学》一书。1959年调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78年又划归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这是他一直工作至今的单位。


1

调查三峡时飞机遇险对三峡大坝选址有重大贡献


1959年李玶刚到地质研究所不久,组织上即令他带队研究“长江三峡地区的地壳稳定性和地震危险性”。


在调查三峡过程中,李玶曾遭遇险情。当时,他请求上级调来中科院唯一一架苏制直升机做空中目测勘察。这架直升机分别于1960年和1961年两次在空中勘察了两个多月。有一次,直升机在云雾中迷失了航向,瞬间,云缝中显现出悬崖峭壁,眼看直升机要撞上去了,幸好驾驶员技术高超,在千钧一发之际使飞机垂直急速上升,才使李玶等人逃避了一场生死劫难。


后来,李玶想起遇险之事还心有余悸。他说:“人生很多事情难以预料,我能见证三峡宏伟工程,当是我人生最美好的事情。”



在李玶勘察之前,已有几位地质学者对三峡地区有过这样或那样的认识。但李玶不拘泥于他人的观点,不人云亦云,他习惯于学习他人之长,再根据自己的实地考察得出充分的结论。经过调查研究,在三峡大坝选址上,李玶认为,从地质构造的角度看三斗坪是一个天生的非常难得的好坝址。

  

至于三峡坝区地震,李玶说即使发生大震也不会影响大坝的安全。因为坝基下的花岗岩体有很好的减震作用,坝区的地震烈度不会大于V11度。烈度为某地区发生地震时对该地区的影响程度,一般情况下,V11度的破坏性还不会使一般民房倒塌。李玶还从历史角度考察了离坝区最近的强震情况,结论是三峡大坝非常安全。


1

为得到令人信服科学结论他失去了光明

为得到上面提到的各种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李玶院士付出了很多。


他时常想,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大坝的安稳关乎着下游亿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坝址地震危险性的论证须臾不可掉以轻心。


他满脑子装的都是三峡,时时刻刻想的也是三峡,不放过论证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疑点。一次,为看清黄陵庙地区地质构造的特点,他早上6点从金柱头出发,走到晚上9点才到达庙河,一天走了60公里。有时为看清石崖上的剖面,他们游泳或划着小木筏子到石崖下细看,甚至反复多次……



李玶因长期在野外阳光下作业,双眼患了白内障,早想手术治疗,却总因工作脱不开而一拖再拖。1999年11月27日,他终于住进了医院。而不幸的是,他的白内障手术没有成功。


自此以后,他看到的东西都是大致朦胧的轮廓,雾状的,只有靠感知、回忆、思考来认识他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了。


此后,李玶院士的夫人日日夜夜陪伴在左右,为他阅读文献、资料、报刊,整理他摸着写的文章,为他照亮生活的前程。


据《人物》杂志2006年的文章提到,李玶院士最想去的地方是三峡。他想在他有生之年再去一趟三峡。如果能让他见到光明,他一定去观看三峡宏伟工程的全貌;即便没有回天之术让他见到光明,他也要在夫人的陪同下去感受三峡。他会站在宏伟的大坝上,想象高峡平湖的壮观,想象屈原的忧国忧民,想象龙舟竞渡的呼号声……


对于所从事的工作,李玶院士曾这样说过:“我常年跑野外,走出了一副铁脚板,也走出了一个健康的身体。大自然就像一把磨刀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很自豪我所从事的职业,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选择地质工作。”



一生孜孜以求
追求真理,无私奉献
李玶院士值得我们缅怀和景仰
希望,这位卓越的科学家
一路走好!

本期编辑 | 肖迪(湖北联通)

本期审核 | 张向飞、胡俊涛

本文来源于湖北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地震局、《人物》杂志

往期精彩内容:

又一明星涉毒!

听!他们这样表白祖国!

月亮走,我也走

[青春湖北] 投稿邮箱:youthhubei@163.com  

欢迎转发点赞,转载务必标明来源

一路走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